海水源熱泵施工中海水取水方案的形式
發布時間:2017-01-18 發布人:cyf目前通常工程中采用在海水中建造平臺等海水構筑物的方式取水,土建工程量較大,造價較高。為了節省投資,可能的取水方案有如下兩種。
1.系統形式一
海水取水方式一為在換熱站周邊開鑿海水井。因為在近海區域的巖土體通常存在一些地質裂縫,使得距離海岸線一定范圍內的巖土體內充滿海水。如果開鑿水井,則水量較大,水溫也基本與海水溫度一致。該方案的優點是取水路徑縮短,相當于就地取水,可以節省部分管道投資以及海水構筑物的投資。但是該方案是否可行,應進行進一步的打井測試實驗,以校核水量、水溫條件是否滿足要求。
電解氯加藥系統配有一臺循環水泵,海水通過過濾器除去海水中大顆粒物質,再通過海水泵后,進入電解槽組件。整流裝置將經變壓器降壓后的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,供給電解槽組,將流經電解槽的海水電解,產生次氯酸鈉溶液一部分進入循環水系統殺滅海生物,一部分進入次氯酸鈉儲罐儲存,留待沖擊加藥用。設計加藥點在海水取水口處,采用連續加藥和沖擊加藥兩種方式,連續加藥,設定有效氯濃度1. Oppm;為防止海生物對次氯酸鈉的抗藥性,每月沖擊加藥一次,沖擊加藥量為3ppm,沖擊投加時間為0. 5h。
海水經海水泵進入熱泵站,沆經多項全程處理器,按運行模式不同進入蒸發器或冷凝器。經蒸發器/冷凝器之后的海水仍經由PE管排回大海。所有設備均達到海事防腐蝕品質。
2.系統形式二
利用連通的原理將海水利用PE管道將遠處1Om深處的海水輸送到岸邊設置的集水井內,在集水井內安裝潛水泵取水。取水井做法基本與方式一相同,但是水處理應前移到PE管道端頭。
取水口的位置在最低潮位水面下1Om左右,高出天然泥面1.5m,宜設置在泥面變化較陡處,這樣有利于防止取水口被淤泥堵死。
水下管道的敷設與地質海洋條件有很大關系,目前沒有詳細的現場地質條件資料,應進一步進行勘測。
以海底淤泥混沙底質為例,洋流的速度按照3-5m/s考慮。為防止管道被洋流沖走或被盜竊,管道應埋置。管溝開挖深度為4m,溝底寬度為2m,管道入位后,應回填Im深,剩余2m深不用人工回填,海底淤泥自然回淤。
如果海底為巖質,則需炸礁。
海水取水口應遠離養殖區域或人員船只等活動區域。并設置警示標志浮標,禁止船只在附件拋錨停靠,損壞管路系統。
版權所有 @ 2019 All Right Reserved 楓葉新能源科技